何燕
在上海,有一家保龄球设备厂刚开业不久,就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。这位从美国一家保龄球著名企业来的客人只有一个要求,花几千万元“收购”上海这家国产保龄球设备厂,条件是今后只准接它的订单,卖它的牌子,不准再出现自己的国产品牌。 世界名牌生产企业之所以热衷于品牌交易,是因为这些诞生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已步入了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——品牌经营阶段。他们意识到,收买了一个品牌,就等于收买了一个市场,并“消灭”了一个竞争对手。然后,它们就会赢得更高的超值利润。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体育用品品牌,这种名牌危机应引起各级领导及企业的高度重视,但创名牌难度之大不亚于破世界纪录,需要几代人兢兢业业的拼搏,必须有一个长远的、战略性的考虑。(《经济消息报》1.5何燕文)